重慶研究院建有煤礦安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瓦斯災害監控與應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2個國家創新平臺,以及煤礦瓦斯事故分析鑒定實驗室等10個省部創新平臺。
序號 | 平臺名稱 | 批準部門 | 建設時間 |
1 | 煤礦安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計委 | 1996 |
2 | 瓦斯災害監控與應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科技部 | 2011 |
3 | 煤與瓦斯突出預防與技術鑒定實驗室 | 國家能源局 | 2007 |
4 | 瓦斯煤塵爆炸預防與技術鑒定實驗室 |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安全監管總局 | 2007 |
5 | 煤礦區煤層氣開發利用研究中心 | 國家能源局 | 2014 |
6 | 煤礦瓦斯事故分析鑒定實驗室 |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安全監管總局 | 2016 |
7 | 煤礦職業病危害分析鑒定鑒定實驗室 |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安全監管總局 | 2016 |
8 | 重慶市礦山物聯網關鍵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重慶市科委 | 2013 |
9 | 重慶市礦山智能鉆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重慶市科委 | 2017 |
10 | 重慶市高性能工程塑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重慶市科委 | 2017 |
11 | 安徽省民用爆破器材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發改委 | 2014 |
12 | 安徽省爆破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安徽省科技廳 | 2016 |
一、煤礦安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1996年原國家計委批準建設,2001年授牌,2003年通過驗收。目標和任務:針對煤與瓦斯突出、瓦斯煤塵爆炸、礦井火災和粉塵危害,開發災害防治共性關鍵技術,提供成熟先進的技術、工藝及其產品和裝備,實現技術轉移和擴散,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行業培養高層次工程技術研究和管理人才。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的全部5次運行評估中,連續4次被評估為優秀,2008年獲工程中心創新能力建設項目資金支持,2012年獲“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杰出貢獻獎”。
二、瓦斯災害監控與應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1年國家科技部批準建設,2016年通過驗收。圍繞信息監測傳輸、預防與控制、應急處置三大主要研究方向,開展瓦斯災害防治應用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開發,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引領我國瓦斯災害預防控制理論、技術和裝備發展。
實驗室建有大型地下試驗巷道、系列鋼制爆炸管道、高速數據及圖像采集設備等,可開展CH4、H2S等可燃氣體,以及煤塵、糧食粉塵、金屬粉塵等爆炸特性及傳播規律研究,為防隔爆技術裝備研發、重大事故分析驗證、標準制(修)訂提供技術支撐。
建有煤與瓦斯突出模擬實驗裝置、高精度巖石力學試驗機以及Comsol 、Fluent、ANSYS、FLAC3D、RFPA等數值模擬軟件,可實現高瓦斯壓力、高地應力條件下煤與瓦斯突出發生、致災全過程模擬,為突出防治技術開發、重大事故驗證分析、標準規程制(修)訂提供依據。
建有井下產塵環境模擬仿真分析系統,系統由42 m可調斷面的試驗巷道、井下產塵環境數值分析、粉塵防治虛擬仿真和數據可視化三個子系統組成。采用物理模擬與數值模擬相結合的方法,模擬井下采掘、錨噴、轉載地點設備布置,以及風速、粉塵等工況條件,開展防塵系統及裝備在實際工況條件下的合理性和效能分析評價研究